這是一張拼版照片。左圖:蔡雪手捧著剛收割的水稻(9月19日攝);右圖:張楠楠行走在稻田間(9月18日攝)。
4年前穿梭在上海寫字樓里、操著流利英語“談笑有鴻儒”的蔡雪沒想到,27歲的自己會在家鄉(xiāng)吉林省舒蘭市的田埂旁察看水稻長勢、計算收購價格,盤算著如何把最好的大米賣到遠方。她的“領地”,是耕種著187公頃優(yōu)質水稻的農豐水稻專業(yè)合作社。
距舒蘭市約100公里的永吉縣,28歲的張楠楠經(jīng)歷相似:當初在長春做咖啡師的她也沒想到,自己會開著越野車在田地里穿梭,還會成為村里唯一一名既能飛又能教植保無人機的“飛行教練”。她的“領空”,是自家農場的285公頃稻田。
同屬“90后”的蔡雪和張楠楠都自稱“新農人”,不約而同從都市返回了廣闊的鄉(xiāng)村。
金秋時節(jié)的東北黑土地上,兩位90后姑娘,在稻香里訴說青春。
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
在吉林省吉林市萬昌鎮(zhèn),農民在張楠楠成立的家庭農場的稻田間駕駛收割機收割水稻(9月18日攝)。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
在吉林省舒蘭市白旗鎮(zhèn),蔡雪在稻田間收割水稻(9月19日攝)。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
在吉林省吉林市萬昌鎮(zhèn)拍攝的張楠楠成立的家庭農場的稻田(9月18日攝)。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
這是在吉林省吉林市萬昌鎮(zhèn)張楠楠的家庭農場拍攝的水稻(9月18日攝)。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
相關鏈接 悅在金秋
這張拼版照片顯示的是:上圖,9月19日,在吉林省舒蘭市白旗鎮(zhèn)松江村,返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成立有機水稻合作社的蔡雪在稻田間捧著剛收割的早稻;下圖,9月19日,蔡雪行走在稻田間的棧道上(無人機拍攝)。
金秋時節(jié),美麗的秋收畫卷在中華大地展開。人們揮灑辛勤的汗水,暢享豐收的喜悅。
新華社記者許暢攝
這張拼版照片顯示的是:上圖,9月18日,在吉林省舒蘭市平安鎮(zhèn)金星村,有機水稻種植戶李學明站在稻田里;下圖,9月18日,李學明在清理稻田間設置的太陽能物理滅蟲器(無人機拍攝)。 新華社記者許暢攝
這張拼版照片顯示的是:上圖,9月18日,黑龍江省綏化市青岡縣禎祥鎮(zhèn)莊稼屯村民莊秀彬捧著剛收獲的玉米;下圖,9月18日,莊秀彬駕駛農機收獲玉米(無人機拍攝)。 新華社記者王凱攝
這張拼版照片顯示的是:上圖,9月21日,在江蘇省響水縣九豐現(xiàn)代高效農業(yè)示范園的大棚內,56歲的農民徐曉菊展示收獲的絲瓜;下圖,9月21日,徐曉菊(中)和村民一起搬運收獲的絲瓜(無人機拍攝)。 新華社記者季春鵬攝
這張拼版照片顯示的是:上圖,9月18日,河北邢臺經(jīng)濟開發(fā)區(qū)郭龍莊村農民王路坤展示收獲的花生;下圖,9月18日,王路坤駕駛農機收獲花生(無人機拍攝)。 新華社記者牟宇攝
這張拼版照片顯示的是:上圖,9月12日,安徽省肥西縣山南鎮(zhèn)小井莊村種糧大戶陳良玉在查看水稻稻粒;下圖,9月12日,陳良玉和農機手駕駛機械在稻田里忙碌(無人機拍攝)。 新華社記者劉軍喜攝
這張拼版照片顯示的是:上圖,9月20日,在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(qū)鐘樓現(xiàn)代農業(yè)產業(yè)園,菜農邵新華展示剛采摘的蔬菜;下圖,9月20日,菜農邵新華在農業(yè)產業(yè)園的大棚旁搬運蔬菜(無人機拍攝)。 新華社記者李博攝
這張拼版照片顯示的是:上圖,9月21日,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(qū)留田村,種糧大戶周小林(左)、周標父子展示收獲的稻谷;下圖,9月21日,周小林、周標父子操作農機收割中稻,同時將稻谷裝入拖拉機(無人機拍攝)。 新華社記者彭昭之攝
這張拼版照片顯示的是:上圖,9月20日,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金秀鎮(zhèn)六段村村民蘇思林展示剛采摘的秋茶;下圖,9月20日,茶農在金秀鎮(zhèn)六段村茶園內采茶(無人機拍攝)。 新華社記者陸波岸攝
這張拼版照片顯示的是:上圖,9月18日,廣西武宣縣東鄉(xiāng)鎮(zhèn)風沿村村民陳紹桂展示剛采摘的蜜柚;下圖,9月18日,人們在風沿村三紅蜜柚種植基地內行走(無人機拍攝)。 新華社記者陸波岸攝